2.HIV经性传播概率的相对性
? ? ?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,便于理解,既往研究显示,由于男女性生理结构差异,无保护措施的阴道性交感染HIV概率也不同,女性高于男性,男性感染HIV概率是0.04%,女性被感染的概率是0.08%;无保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,肛交主动方感染HIV概率是0.11%,肛交被动方感染概率是1.38%,这些数字是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平均值,而对于任何个体来说,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:要么感染,要么未感染,不存在中间状态。
3.病毒载量的影响
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载量越高,其传染性就越强。如果感染者在性行为时处于病毒载量较高的阶段,那么即使一次不安全性行为也可能导致HIV感染。
4.个体免疫状态的作用
? ? ?个体的免疫状态也会影响HIV的感染风险。如果健康人的免疫系统较弱,那么相对于免疫系统较强的人,其发生高危行为后,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HIV的感染。
5.累积感染风险
? ? ?虽然统计学显示发生单次不安全性行为HIV感染概率可能较低,但如果多次发生不安全性行为,会造成感染风险的累积效应,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!此外,如果性伴侣本身就有多个性伴侣或有过不安全性行为的历史,那么感染风险还会进一步增加。
? ? ? 所以,虽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概率在一般情况下是较低的,但一次不安全性行为确实就有可能导致HIV感染,这主要是通过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机制、HIV病毒载量的影响、个体免疫状态的作用以及累积风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此,为了避免感染HIV,一定要避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,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,并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。一旦发生不安全性行为,建议及时进行HIV检测和咨询,以便及时采取暴露后预防等干预措施避免感染。
总之,还是不要用也不能用自己的健康做数字游戏!
近日,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/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在北京科技大学出席2024年“世界艾滋病日”主题宣传活动,并为大学生防艾志愿者代表授旗。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,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,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,北京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孙军民出席活动。
12月1日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我国的宣传主题是“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”。
主题宣传活动回顾展示了近年来全国防艾进展情况和成效,通过课堂、情景剧表演、访谈等形式科普了艾滋病防治知识,介绍了高校防艾志愿活动开展情况。彭丽媛为大学生防艾志愿者代表授旗,号召大家为高校防艾工作贡献青春力量。
主题宣传活动前,彭丽媛等参观了“美好青春我做主”红丝带青春校园行十年历程展示,了解京津冀高校防艾宣传工作成效,同参加校园防艾宣传活动的大学生亲切交流,慰问医务人员、志愿者等,勉励大家继续携手努力,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,传递更多健康向上的防艾正能量,让艾滋病远离校园。
有关国际组织驻华代表、红丝带健康大使、艾滋病防治专家、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活动。
来源 | 健康中国微信
]]>青少年是儿童发展到成年之间的生命阶段,年龄在10至19岁之间,也是我们经常发所说的“青春期”,这是奠定良好健康基础的重要时期。青少年经历着快速的生理、认知和心理社会成长,同时也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模式(如饮食、体育活动、物质使用和性行为等),其中可能会给自己和周围人的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,这就其中就包括艾滋病和梅毒。
艾滋病和梅毒都是性传播疾病,它们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。艾滋病病毒(HIV)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,导致患者容易罹患各种疾病;而梅毒则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
近年来,我国15~24岁新报告HIV感染者数呈上升趋势,其中男性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%,15~19岁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%;超过90.0%的HI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为性行为,其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且超过了60%,有研究显示15-19岁的男男性行为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参与了多种与HIV相关的风险行为,其中超过50%的受访者存在多性伴行为,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存在不安全性行为,由于青年学生人群(包括青少年)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危性行为,经性传播HIV和梅毒的风险持续存在.
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,免疫力相对较弱;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侥幸心理,没有充分认识到HIV、梅毒感染的严重性,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;青少年好奇心强、探索欲旺盛,对不良信息抵制力弱,喜欢尝试一些不良行为。一些国内外研究发现,年龄≥18岁、缺乏自我风险认知、有(男性)同性性伴或有两种以上类型的性伴等是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因素.
1.树立正确的性观念
了解性行为的后果和责任,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,拒绝滥交、一夜情等高危行为。在与异性或同性交往时,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理智,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身体接触。
2.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正确使用安全套
从正规渠道获取艾滋病和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。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,并了解安全套的选择和保存方法,这是预防艾滋病和梅毒的最有效措施。
3.拒绝毒品
毒品不仅危害身体健康,还是艾滋病和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。青少年应拒绝毒品,不尝试任何形式的毒品,并远离毒品场所和人员。
4.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艾滋病和梅毒的重要措施。青少年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,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。
5.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
如果青少年发现自己或朋友可能面临艾滋病或梅毒感染的风险时,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,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准确的建议和支持,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,如HIV的暴露前后预防等。
内容摘自中国疾控艾防中心
“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。近段时间‘来势汹汹’的支原体肺炎和甲流,使得来医院就诊的感染人数有所增加。还有不少是合并感染的,会出现多个症状,需要入院观察治疗。
流感和支原体双双袭来,分清症状
支原体和甲乙流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这导致许多人分不清两者。甲乙流感是由病毒所致,而支原体既不是细菌、也不属于病毒,属于微生物的一种,两者用药完全不同,学会分辨很重要。虽然两者感染症状不能截然区分,但还是有些差异的,其中甲乙流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热、咽痛、鼻塞、流涕外,还有全身酸痛不适与头痛;而肺炎支原体感染更为狡猾,它大部分感染也表现为感冒症状,容易让人掉以轻心。患上支原体肺炎不一定出现发热症状,有些人可能只是低热甚至不发热,血常规和CRP也基本正常,容易造成漏诊,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咳嗽较为严重,甚至会出现喘息。
感染肺炎支原体不等于支原体肺炎
大多数情况下,支原体感染后可能会无任何症状或者仅出现咽炎、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情况,轻度的肺炎支原体是可以自愈的。仅有10%-40%的会发展为肺炎,多出现于5岁及以上儿童。
不要一有症状就跑医院抓住最佳时间
“发病初期,在家好好休息,比盲目跑医院更重要,到医院极易出现交叉感染。”排除特殊患者,大部分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,在症状初期可以在家多喝水,休息观察,不要第一时间跑医院,很可能一开始什么都查不出来。
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,要立即就医:
1.咳嗽剧烈影响正常生活2.持续高热,口服退烧药效果不佳3.有喘气急等情况,另外,不管什么情况,如果出现精神差的情况,都要就医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对于各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说,永远是预防重于治疗。可以接种流感疫苗,这并不一定能防住流感,但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。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,而且要提前注射,一般三到四周后才起效。目前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。而且,感染了肺炎支原体,康复后依然有再次感染的可能,做好预防措施十分重要。
要做好防护,需要做好这几点:室内经常通风,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戴好口罩。另外,洗手也很重要,要用流动水下洗手。这两类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咳嗽或打喷嚏时,请用纸巾掩住口鼻。此外,非常时期请注意让孩子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、给孩子保证充足的营养,提高孩子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]]>
诺如病毒感染以轻症为主,最常见症状是恶心、呕吐、腹部痉挛性腹泻、发热、头痛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较多,24小时内腹泻4-8次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黏液脓血。
如何有效预防诺如病毒
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阻断病原的途径,做好以下几点:
1.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2.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。
3.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,尽量减少到外就餐,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。
4.流行季节,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,杜绝传染渠道,减少感染机会。
5.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,生蚝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该在深度加工后食用,尽量不要生食。
目前,诺如病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,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,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,预后良好。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威胁,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,以纠正脱水、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。